在近日举行的2010中欧校友返校日暨中欧艺术节上,饭统网创始人臧力发表了“初创中小企业存活的关键”主题演讲,《创业邦》杂志作为支持媒体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。
以下是演讲全文:
臧力:各位老师,各位校友,大家下午好!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这么一次机会来学习、分享。我是EMBA2002 2班的,李善友同志学我们班的学习代表。大多数是李善友同志讲完之后,我们其他人没有什么好讲的,因为他实在太抓眼球了。但有的机会,很愿意来分享一下。
可能有很多北京的校友、同学对饭统网可能有比较多的了解。因为我们这个公司在中欧的培育之下长起来的,有这么几点:第一点,当时我在读中,03年底做的饭统网,在读的过程中创的饭统网。我的投资人都是我们中欧的同学,我的共同创始人、合作伙伴是赵总,也是我的中欧02级同学。我们做的毕业设计也是梁能老师和周东生老师批的,当时给得分数不是很高。为什么不是很高?我不服气啊,过了两年和梁老师PK,为什么给的不高?他说因为你们新项目还没有做,能不能做成,谁都不能保证,所以分数不可能给得很高。理解了,后来听说学生就不做新项目的毕业设计了。这个过程中,我们得到了广大学校老师和校友给饭统网的很多支持,在此一并表示感谢。
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创业的一点心得,03年4月北京的非典比较严重,北京小区停课了。到6月底的时候,我们这届有同学在政府机关得到消息,说非典正式过去了,所有的同学说聚一聚,2、3个月没有见面了,而且大多数人那时候都不出门。聚会的时候,大概三个班100来人,说找个餐厅坐下100人就行。很多餐厅都可以坐下,但这些餐厅的厨师、服务员都没有了,因为非典,他们都回到各自的老家了。费了很大的劲,各路同学各展神通,最后在北京的西四环找到一家餐厅,我们很开心,喝酒、聊天谈了一个晚上。谈得最多的事是没出家门,但出了家门去哪里吃饭呢?互相都说找不到地方。互相都问,只能互相打电话,说你们家、你们单位的附近有什么好吃的?靠打电话问。
在饭局上产生一个想法,说原来每个人都天天想着吃饭,中欧EMBA吃饭的数量级相信还不太低。但大家还是找不到地方,说明什么?说明有一个很大的信息不对称在里面,市场有需求,我们自己都有需求,找不到地方,但是偏偏没有足够的信息量、没有足够的服务能提供。所以,当时就觉得,是不是做一个网站来提供一些餐饮的信息,提供一些我们想预定到的餐厅情况?那时候我还在央视,第一件事想起来了,就想怎么用视频解决。回家狂计算,视频要花多少钱。就像李善友分析的一样,花不起这钱,因为带宽、流量的问题等等,就想,做简单一些,餐饮预定网站,用传统1.0的文字、照片,加一个呼叫电信,提供餐饮预定服务,为大家找到更好的餐厅,符合你需求的餐厅。然后,提供很多折扣,因为每个消费者都希望吃饭可以打折。
当时,通过聚会想到了这么一个创意,产生了一个饭统网,这也和中欧有关。这也是为什么和中欧关系非常紧密的原因。
既然想做,就涉及到取什么样的名字,二房取得非常好。我们实在取不出名字了,很多中欧的校友想,请了10多个同伴同学想,同学们写了好几百个,这些名字一个个都废掉了。最后有一天有一个从澳洲回来的双硕士,大学同学,我说我准备做一个和餐饮有关的网站,第一是和餐饮有关,第二是让别人一次性记住的。这哥们回去想了一个晚上,第二天打电话,臧力,我给你起了一个好名字,叫胃乐。胃乐?你吃饭,胃要快乐啊。我也觉得挺好,我老婆在旁边,我说我觉得挺好的,老婆你觉得怎么样?我老婆说,这和中央没有什么区别了,不是一个网站。我觉得有道理,我也吃胃药的,很多药和这名字差不多,确实有这样的名字,像胃舒乐。我老婆看我愁眉苦脸的样子,说你不是找了很多人起名字吗?我说至少找了30、40人。他说起了很长时间吧?我说1个多月了。她说你们都是中欧的EMBA,都是一群饭桶,名字都起不起来,我说太聪明了,我们就叫饭统网。当时有在南方生活过的经验,知道如果是桶的桶,南方同志会觉得有贬义,不够大气,当时就改成统一的统,给注册了,这是我们饭统网的由来。
分享一些经验,刚才看到黄志同志的分享,我觉得又不用分享了,观点又差不多。市场需求,就是想做一个企业,第一件事要考虑市场有多大?从中国来说,制造业做得足够大了,服务行业还有更多的空间给我们留下,尤其是现代服务业,尤其是跨交界的服务行业,我觉得机会还是蛮多的。也符合我们现代政策,更多是扩大内需,更多是提供更先进的服务行业。从市场需求来说,我个人认为服务行业的空间在未来可能更适合创业,当然我们当时也需求了这种需求是什么,最大的市场需求是什么。当年我们第一件想到的是和生活有关,生活是什么?就是衣食住行。就在想,住行有了携程,衣,没有想到模式。食,民以食为天,觉得这有比较广大的市场需求,中欧的同学,包括当时在央视很多同事我们做了一些调查,都有这方面的需求,觉得是整个市场行为。原先,我的父母是在家做饭,但是到我们或者是再往下更年轻的人,80后的,他们不做饭了,甚至不会做饭了,都是在外面吃饭,这是完全的市场变化。成长的空间同样是这样的,我们认为要足够大。
餐饮行业在今年整个的销售额,餐厅一餐一年吃掉多少钱,请大家猜一个数字。现在全国人民在餐厅吃掉2万亿人民币。当时我们做这个是7000亿,估了一下,过去15年每年在15%的增长速度,这个空间确实够大。事实证明,从那个时间到现在,过去了7年,平均速度没有低于15%,增长,现在变成2万亿了。还有是要领先,别被超越,互联网讲究长江后浪推前浪,前浪死在沙滩上。互联网的模式变得非常快,包括人员的变化、技术的变化,都会造成我们在竞争当中会死在沙滩上。包括刚才谈到的壁垒,谈到的核心竞争能力,都是我们要核心考虑的事情。还有一点,既然是花自己的钱,都是中欧同学的钱,要赔了,面子受不了,所以尽量少花钱。核心就是你计算,大概投多少钱?我们当时计算投300万人民币可以做,最后算来算去,包括投资筹措不是很有力,投了100万人民币。觉得,也可以做了,就投下去了,开始做了。钱少了,所有的东西都省着花。到后来融资的时候,才觉得痛苦,人家投几百万美元占一个小股,当时觉得这增值的倍数还不错,增值70、80倍。我觉得,这也是一个好处。善友也分享了一下2400万美元的好处。我觉得,投资额不一定要很高。
创业之后,分成不同的发展期,最难的是第一年,是生存期,是否可以活下来?我们生存期的时候,有些东西大家做得还算好。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很明确我们团队的核心成员,比如我和赵董,还有其他的销售副总等,我们把原创团队的权利分配一开始就要明确,这样避免在后面模糊,大家共同决策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问题。这块,往往在同学创业、亲朋好友创业的时候不能好好区分关系,于是创业过程当中会有严重的冲突问题。这一点,我们做得比较好,大家可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各自的工作范围,同心协力向一个方向走,这样把冲突降到最低。做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烧钱,对我们来说投的钱不多,100万人民币,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立足,基础的东西是谁?谁付钱给我们,我们怎样才可以活下来?这是当时考虑最多的。你不能收消费者的钱,消费者不来,你倒闭了。
那我们是否可以收餐厅的钱?这也是逼出来的创业模式。我们目前主要的收入模式,第一是我们的佣金,给餐厅带一桌客人去,会有一个返点给我们。因为流量越来越大,还有广告,广告可以卖一些钱,这个收入也算正常。还有一条,随着与时俱进,有同学分享说到了团购,我们也在做团购,我们推出10多种模式在做团购的发展,这些都是我们一直立足于自己基础资源来发展的过程。第三方面是成本控制,钱比较少,成本控制就要多一些。再加上中欧老师的理论,我特意把“买租借偷”写出来,创业学教授一上来教我们,能租的不要买,能借的不要租,能偷的就不要借了。我们充分发扬了一下领导的指示,最开始的时候办公桌,就四处找同学,谁家富余?支持几个办公桌。谁有富余的电脑?借了几台。一开始成本控制比较多。还有很多的地方,我们最开始的时候是民居,进去全是灯泡,我们最开始拧了五个灯泡,一天走10度电,太贵了。做成灯管,照明也好了,钱也便宜了,算一下六个月可以把灯泡的电钱省下来。创业初期,这些故事比较多,无论如何,生存为主,把该省的都省下来。第四方面是心态,心态不够低,可能不太好做。都是大公司出来的,曾经挣多少多少钱,曾经什么什么职务曾经都是混在五星级酒店或者什么地方的,不太好做创业型的公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