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6日,工信部网站上一则连基本的段落都没有划分的通知,终于在高压备案政策执行的几个月后,开始自揭家丑承认代理备案市场的存在。只是现实的情况,并非完全像通知中所描述的那样,代理备案就一定不正规。很多情况是,除去代理备案费用,不需要当面拍照,备案号下来的时间特别快之外,和通过服务器提供商办理的备案几乎没有什么区别。通知揭示的只是表面现象,透过现象引发的深思更为重要。一方面,虚假注册信息及代备案市场的泛滥,让工信部及各地的通信管理局甚是尴尬;另一方面,好端端的备案号被注销,让众多站长也无法接受。因为没有备案号网站就无法运行,由此带来的损失也只有站长自己默默承受。
一、备案政策下的生存颇感无奈
说到备案,不知道有多少站长还能淡定?专业从事网站制作或者IDC运营的公司,相信一样也深有感触。备案高压政策严格执行以来,大量站长出走海外就是佐证。将主机和域名迁移至境外的网站,其实绝大多数内容都是正规合法的,舍弃稳定快速的境内主机而舍近求远,绝对是无奈之举。就是严打风波逐渐远去的今天,即使很正规的网站很规范的备案,备案号一样会因种种原因被注销。再加上现在备案流程需要历经信息录入、面签拍照扫描执照、通信管理局审核等步骤异常繁琐,让很多个人站长和中小企业望而生畏。
备案政策强制执行的时候,很多中小型的IDC企业立即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。当然也有很多颇具实力的运营商,将危险转换成了机会,并成功的转换成了市场。备案政策日益严格风声四起的时候,很多大型的IDC企业,开始在香港和美国注册公司,销售境外主机。就是很多主营境内主机的服务商,也纷纷以URL转发、CDN镜像等方式,绕过备案让客户网站尽快上线。只有和市场息息相关,才会真诚的为用户考虑,而监管部门只知道程式化的执行,谁会考虑到企业的生存和用户的感受呢?
二、代备案市场繁荣引发的隐忧
虽然拍照备案新政实施前,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代理备案。但是监管政策执行的日益严格,无疑更加促进了代理备案市场的繁荣。工信部一刀切的认为,代理备案都是通过非正规渠道,有些欲盖弥彰了。现实存在两种情况的代理备案,一种是共享备案主体,就是同一个主体下添加若干个主机或域名,让多个网站共享一个主体。第二种方式是,代理备案者和当地的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员有关系,利用行政赋予的权利谋取特殊利益。但是这对用户来说,并没有使用上的影响。
我们姑且不谈代理备案是否违反通信管理局的监管政策,但是代备案市场存在及繁荣,说明市场有这个需求。一方面是监管部门的三令五申,反复强调网站备案的重要性,并强化备案信息真实性。另一方面却是众多的中小企业和站长,对政策的不理解不执行和畏惧,宁缺花钱找人去办理。这至少说明了现行的备案正常的并不深的人心,即使执行了也是一种被迫无奈而已。由于是代理备案,如果经办备案的人不负责任则后患无穷,现行的监管政策下没有ICP号就意味着网站要被关停。从通信管理局的监管角度而言,代理备案的存在并泛滥,无疑将增加了备案信息真实性的执行难度。
三、网站备案强行注销尴尬了谁
如果说网站备案被强行注销了,通信管理局首先应该自我检讨,不真实的备案信息如何获得通过?然而监管部门拿着纳税人的钱却高高在上,即使追究责任也一股脑的推给了网站主办者。发现备案信息存在问题的时候,只是粗暴的将备案注销并关停网站而已。网站备案被强行注销,首先难堪脸红的应该是监管部门。无奈被注销备案号的网站的主办者,既是受害者也是被尴尬者。用工信部的话说,只要严格按照既定流程备案,网站就不存在被注销备案的风险,事实恐怕并非如此吧?
是不是没有备案号,网站就一定不能正式开通上线?并非如此,无论从此前工信部绿坝系统的开发商,还是央视的中国网络电视的官方网站,备案在审核中的时候一样可以高枕无忧的上线运行。被质疑又如何呢?如果如此严格的备案政策是为了却别对待,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。网站备案的目的是为了净化网络信息,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互联网环境,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。但是为了监管而监管,不能一视同仁,机械的缺失人性化的强硬执行,只会让人心生消极和畏惧,心生反感和抵触。